濰坊管道連接件都是經過千錘百煉鍛造出來的,在加工的過程中總是不可避免的出現(xiàn)氣孔
,為什么會產生氣泡呢
?我們應該怎樣避免減少氣泡呢
?
濰坊溝槽管件廠家帶您去了解一下
!
1
、鑄型因素的控制
(1)控制型砂含水量
濕型型砂的水分
、死粘土和附加物 水分應少于5%
,當水分從4.5%到6.5%時,球墨鑄鐵的皮下氣孔出現(xiàn)的幾率會增加7-10倍
。在砂型中添加煤粉(4%-6%)
、赤鐵礦粉(2%)、二氟化銨(2%-2.5%)等各種附加物都有利于防止皮下氣孔
。

(2)型砂溫度
流水線生產時
,對于皮下氣孔非常敏感的球墨鑄鐵
,不能用冒熱氣溫度超過35℃的熱砂造型
,否則極易在鑄件過熱部位出現(xiàn)皮下氣孔,不解決熱型砂造型問題
,其他防治措施的效果不理想
。因此在砂處理系統(tǒng)設計上舊砂回用的砂冷卻裝置,容量足夠的貯砂斗等設備設施
,工藝上定時添加新砂及合理的濕型型砂壁厚度等
,保證生產制造時不出現(xiàn)熱型砂造型的問題。
(3)型腔表面抖敷熔劑粉
常用的熔劑粉是冰晶石粉或者氟化鈉粉
,據(jù)有關統(tǒng)計
,抖敷的氟化鈉粉的同不抖敷的相比較,可使球墨鑄鐵皮下氣孔產生的缺陷由25%降至5%
,有利的減少皮下氣孔
。
(4)型砂中加入適量煤粉
型砂加入煤粉4-5%澆注時煤粉在金屬鑄型界面形成還原性氣膜,不僅可以防治鑄件粘砂
,而且可能抵制了界面水氣的反應
,也是防止皮下氣孔。另外也可以加入瀝青2%或木屑粉2%-3%來防止皮下氣孔
。
2
、控制鐵液質量
(1)控制殘留鋁量
濕型球墨鑄鐵件的危險殘留鋁量為0.03%-0.05%,此時會出現(xiàn)皮下氣孔
,小于0.03%時
,一般不會出現(xiàn)。在不影響金相組織的前提下
,澆注前添加0.2%以上的鋁
,就可以消除皮下氣孔。但是鑄鐵中的鋁主要來自孕育劑,濕型孕育的球墨鑄鐵件
,在鐵液中加入過多的硅鐵孕育劑時
,則是鑄件產生皮下氣孔的原因之一。
(2)控制鈦量
鑄鐵中殘留鋁和殘留鈦都有時
,過量的殘留鈦會使鑄鐵產生嚴重的皮下氣孔
。球墨鑄鐵件殘留鋁量小于0.03%時,一般不出現(xiàn)皮下氣孔
,若此時殘留鈦含量超過0.01%時
,則會產生皮下氣孔。鈦鋁共同作用下
,加劇界面水氣還原
,使得界面鐵液含氫量更高,更易形成皮下氣孔
。殘留鈦主要來自熔煉爐料生鐵錠
,應注意生鐵錠的含鈦量,含鈦量高的與低的搭配使用
,控制鈦量
。
(3)減少硫含量
錳、硫 對于濕型球墨鑄鐵件
,從防止皮下氣孔的角度來講
,硫元素是有害元素。當硫元素含量超過0.094%時容易產生皮下氣孔
,硫含量越高
,出現(xiàn)缺陷的情況越嚴重。除此之外
,產生的H2S可能會使缺陷更加嚴重
。球化處理之后產生的氧化物、硫化物渣
,清理干凈
。否則產生在界面處產生H2S氣體也會形成皮下氣孔,這種皮下氣孔周圍的石墨球化不良
。
(4)添加稀土元素
加入稀土元素能夠脫氧
、脫硫,提高鑄鐵液態(tài)的表面張力
,能夠有效的防止皮下氣孔的產生
。球墨鑄鐵一般用稀土鎂硅鐵合金做球化劑,澆注前鐵液中加碲(Te)0.002%(20ppm)
,加入量很少就可以起到明顯的效果
。

(5)控制澆注溫度
為防止球墨鑄鐵件產生皮下氣孔
,選擇正確的澆注溫度,避免落入危險的澆注溫度范圍(危險澆注溫度1310℃-1250℃)
。
(6)控制鐵液原始含氫量
實踐證明當鐵液含氫量到4-5ppm
,此時易產生皮下氣孔,一般原始鐵液含氫量控制在2-2.5ppm以下
,開爐后1.5-3.5小時內
,含氫量較高不適宜澆注。
氣孔特征
皮下氣孔大多數(shù)情況下是由多個直徑為1-3mm的小氣孔
,成串橫列于鑄件表面以下1-3mm處
。氣孔內壁光滑,呈均勻分布在鑄件上表面或遠離內澆道的部位
,但在鑄件側面和底部也偶爾存在
。一般為圓球形、團球形
、淚滴形
、長針形。在鑄態(tài)時
,皮下氣孔不易被發(fā)現(xiàn)
;但是
,鑄件經熱處理后
,或是經機械加工后則顯露。
濰坊溝槽管件廠家針對于氣泡的事情提出的建議
,希望對您有所幫助
,我們在鑄造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些情況,下次就沒有了
。